清代动物雕塑瓷,清代动物雕塑瓷器图片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清代动物雕塑瓷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清代动物雕塑瓷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大清康熙年制瓷器特征有哪些?
1、器形敦重古拙,新创器形繁多。
琢器的颈部,较其它时期细长,圆器以墩式为主。
胎坚质细,缜密似玉,修胎规整,普遍有厚重感;釉面光滑细腻,胎釉结合紧密,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变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,中期以后至雍正时期又变化为硬亮青釉;
青花瓷器使用的是国产珠明料,青花色调翠兰色为主,均有色调深沉,紧贴胎骨的特点。
五彩与其它彩器,早期色彩浓重、艳丽,中期渐淡,晚期色调柔;
早期器物口部常涂酱黄釉,一般器口均施一层含粉质的白釉,给人以加厚口沿凸出的感觉;
五彩是由红、黄、兰、绿、紫等五个颜色组成明代五彩是由红、黄、绿、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。
以釉上的兰彩,代替釉下青花,还有红、黄、绿、兰、黑组成,康熙时五彩有的增加了金彩,使画面富丽堂皇。
2、康熙晚期的粉彩大都不是独立装饰在一件器物之上,
康熙年制瓷器是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瓷器。其特点十分鲜明:
一、胎质细腻,釉面光亮,具有“白如雪、薄如纸、声如磬、明如镜”的特点。
二、造型多样,有碗、盘、瓶、壶、罐、杯、碟等多种器物,且造型美观、比例协调。
三、纹饰丰富,有龙凤、花鸟、鱼虫、山水、人物故事等多种题材,且构图巧妙、色彩鲜艳。
四、款识多样。康熙年制瓷器有官窑款、民窑款、堂名款、私家款等,且书写工整、字体秀丽。
为什么清朝武官朝服的补子上三品是豹,四品是虎,难道古人认为豹比虎厉害?
用龙喻天子者,龙能升能降能潜能行云布雨,变化随时;麒麟是神兽,与第一配也有道理,西方人说中国是沉睡的狮子,中国人说狮为百兽之王,狮子在中国又稀少,中外对狮子都褒奖统一,排二也行;豹子排子老虎前面,凭什么?唉呀,原来老虎吃豹子时,豹子会上树,力气不行时智取;熊、马、彪、牛争议看来不大,这个排序还公道。
纯属个人臆猜,见笑了。
豹子在中国比较稀罕,2品的狮子中国就没有,1品的麒麟更是传说中的动物。这些都是人们认为比较祥瑞,比较厉害的猛兽,想当然的排名。别说豹子,就是狮子都不一定干的过老虎。但是老虎中国太常见了,水浒传里武松李逵解珍解宝就搞死好几只,所以古人就把老虎看的很低。
亦文亦物谈古迹艺术:清朝一代,文官配禽武将配兽,有什么讲究?
(感谢邀请,本文约1017字,阅读需时4分钟)
官员官服上的补子,作为封建王朝的一种规范,是一种等级社会区分官阶大小的标志。准确的说,在明清两代,文官绣禽,武将绣兽是官员的通行服饰。
为什么两者所绣不同,这些动物的排列顺序又是从何而来?亦文亦物老师讲一讲明清官员的补子文化:
包括皇帝、后妃、王公、官员在内,按照一定的制度,用金丝和彩线绣出飞禽走兽的纹样装饰于胸前、背后用来标明官品等级,这就是明清的补子文化。
周天子曾将诸侯大夫的官服分为十个等级,严格规定材料和颜色、尺度、纹样,算是为后世的官服制度定下了最初的规矩。
《易经 系辞》讲过“黄帝、尧、舜垂衣裳而天下治”,清楚的说明在春秋时期政治和服饰之间就有密切联系。目前多数学者认为,补子起源于唐代,武则天就曾多次赐予官员绣有狮子、麒麟、虎、豹、鹰、雁等多样官服,可见使用动物作图案的传统,至少有1500年历史。
将文官绣禽、武将绣兽作为官方规定,确立下来的人是朱元璋,时间为洪武二十六年(公元1393年)。清朝承袭明制,在顺治九年的文献中有过明确记载,清初的补子顺序完全等同于明代,即武将按照一品到九品分别为:狮子(一二品)、虎、豹、熊、彪(六七品)、犀牛、海马、獬豸(未入流的九品以下)。
但是这制度并非一成不变,康熙年间曾3次更改纹样,增加了一品的麒麟;三品改为豹、四品改为虎,题主问为何豹子排列在老虎前面?这是发生在康熙三年的事。至于为什么?可能是康熙更喜欢豹子也说不定,历史没有对这种排序进行进一步的解释,我们也只能推测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代动物雕塑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清代动物雕塑瓷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bustiers-corsets.com/post/63810.html发布于 2024-10-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