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校园人物雕塑范仲淹,校园人物雕塑范仲淹图片
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校园人物雕塑范仲淹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校园人物雕塑范仲淹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范仲淹苦读看出作业怎么样的品质?
范仲淹是苏州人,现在苏州火车站前,就有他的大雕像。他从小家贫,常常食不果腹。但他非常好学,他为了节约时间,就在寺院中读书,一来清净,二来可以蹭点斋饭。这些经历,培养了他刻苦,同情百姓疾苦的性格。
他后来当了大官,德才兼备,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。
三贤祠介绍?
三贤祠建于明代(公元1517年);是明代河南巡抚毛伯有感于唐代大诗人李白、杜甫、高适曾同登吹台饮酒赋诗而特意建造的。
主殿有三贤相聚塑像,反映的是三位诗人相聚在古吹台上的情景。唐天宝三年(公元774年),在京名噪一时的李白因赋可怜飞燕倚新妆之句而得罪了杨贵妃,被解除了翰林职位。他东下洛阳,结交了杜甫。两位大诗人神交已久,相见恨晚,便相偕沿着黄河漫游,饱览锦绣山川。初夏时,他们来到开封,在开封又遇到了怀才不遇、浪迹天涯的诗人高适,文坛三杰,风云际会。这两组塑像反映的是三位诗人来古吹台上饮酒赋诗的情景。
李白在古吹台上写了《梁园吟》,杜甫写下了《遗怀》,高适写下了《古大梁行》。
山东青州的范公亭公园亭东有三贤祠,为后人祀三位青州知州范仲淹、富弼、欧阳修之所。
范公祠居中,内有范仲淹塑像;富公祠和欧阳公祠故址均在城西瀑水涧之侧,明末皆移建于范公祠左右,统称“三贤祠”。
清顺治十八年(公元1661年)青州知府夏一凤重修,并于祠后崇台之上建后乐堂,取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之意。范公亭之北有高地曰范公台。民国初年,在台南侧建“澄清轩”8间,亮窗前后均出厦,为游人休息之所。
书斋为岁寒堂的历史名人有哪些?
书斋为岁寒堂的历史名人有南宋的张戒
古代文人以寓所或书斋之名命名作品的习惯出现得很早,而南宋诗论家张戒的岁寒堂及其著作《岁寒堂诗话》在这些书斋和作品之中仍显得颇值一提:被后人从《永乐大典》中辑出的《岁寒堂诗话》之名有何深意?《宋史》无传的张戒又是何许人也?
张戒,字定复,生卒年不详细,河东绛州正平(今属山西新绛县)人。宣和六年(1125)进士。绍兴五年(1135)赵鼎推荐入朝,曾为殿中侍御史、司农少卿等职。绍兴八年(1138)十月,改外任。十二年,因不满秦桧,与赵鼎、岳飞等人反对与金人议和,被革职。大概卒于绍兴二十七年以后。
张戒的《岁寒堂诗话》是南宋诗话中最富有理论价值的一部,在整个中国诗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。该诗话旧存一卷,如《学海类编》本。原本久佚,自明清始见大量著录,清乾隆间,逐有《武英殿聚珍版丛书》本、《历代诗话》续,《四库全书》本等均分为两卷。上卷为诗歌总论,着重讨论诗歌创作理论,兼评历代诗人佳作;下卷为杜甫专论,属于作家作品论。
张戒做官的时候主张抗金到底,反对议和,还曾追随岳飞;罢官之后,张戒闭门写作,反对当时文坛的不良风气,可谓一直都在抗争。其实张戒在不长的《岁寒堂诗话》中并没有写明此书以何命名,也没有直言自己的书斋或者居所就叫岁寒堂。但考据“岁寒”二字的出处不难发现,这两个字确是恰当。
张戒秉承的是儒家的诗歌观念,“岁寒”二字也是出自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”表明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仍要坚持节操。前文提到,张戒以激烈言辞抨击议和,彼时他未必不知其后果,但仍然坚持,就是因其“处寒而不凋”的性格。做官时如此,罢官之后作文亦是如此。
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称张戒为“鲠亮之士”,也许对于张戒来说,一生最好的写照便是象征着不断与外部环境抗争的“岁寒”二字。如此看来,不论是书斋亦或是诗话,以“岁寒”为名都如此恰当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校园人物雕塑范仲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校园人物雕塑范仲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bustiers-corsets.com/post/60245.html发布于 2024-09-29